0%

随笔-1

梦的开始


这个博客的初衷

这个博客一开始是记录我在竞赛中的点点滴滴的成长。

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的我,希望在看到这个博客的时候,知道自己走了多远,看到自己每一天都干了什么,学到了什么,直到我的IO生涯的结束。

因为竞赛,我对于程序编写有一定的熟练程度,并且会比还没有学的人有更多算法的思想,但是有的时候这也限制了我的思维,和学习。

以为自己自己会,这是最大的误解,看了、记录了笔记就一定会吗?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,只有在很多次尝试中、在熟练应用中,这一切才会渐渐开始,渐渐学会。

所以,在今天,我再次捡回这个博客,想要再次记录我前进的进程,以及我自己的学习反思,不想在这样迷惑自己,想用自己的理解写出我学到的知识,并且在其中反思自己。在这个浮躁的社会,追求着各种荣誉,各种成就,各种利益,我也想要加入其中,但却什么还没得到,就已经沾染了这浮躁的风气。于是,反思吧,$Leceue$,你到底想要什么呢?宣称着对于知识十分渴望,为何又畏难而退呢?

大学


我的认识

首先,我对于大学生活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,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,我虽然渴望着得到充实的大学生活,但是实际上我并不知道怎么达到这个目的。

于是加入各种组织,学生组织,科创团队,科研团队,但是确实这一切涨了我很多的见识,我认识到了很多很有趣的人,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有自己所长,都有自己的认知体系,我积极地了解他们的见识,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,有的时候真的很羡慕他们,但是后来渐渐也只是羡慕了,因为曾经的我也有这样的机会,去尝试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,但是我并不感兴趣这些,我也并不擅长这些。我并不是全能的,我只是擅长与一两个领域,所以,我想把这些领域做到顶尖。我确实也很想得到别人的认可,但是这一切显然是建立在实力和尊重之上的,所以我努力学习,这一切我很感兴趣,也能得到别人的认可,所以我不亦乐乎。

在大一上学期我还坚守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维,但是渐渐地我发现,这显然是不行的,以前的我只是在一个小的环境中,这些思维方式只是适合于我的小圈子,但是这已经到了大学,不同地区,不同文化,不同思想,这些冲击的我一时接受不过来,所以有很多冲突。后来渐渐想明白了,渐渐打开了自己的思维,多方面思考自己和他人的不同。

这不得不提批判性思维这门公选课:虽然这门公选课如果作为一门水课,我真的不推荐,而且推荐快跑,但是啊,如果真的认真听下来,收获真的很多。自己的坚信的就一定是对的吗?别人看起来显然错的就一定是错的吗?每一个观点必然有它自己的环境和背景,如果只是根据自己的思维去判定结论,这显然是不可靠的。所以应当深入到一个观点的环境当中,在建立初步观点后,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对方的合理性,这也是常说的,为别人找理由,最终结合这一切进行反思与改进。批判性思维最终目的绝不是为了批判别人,而是为了从他人观点中提取出信息,以及自己的感悟,然后 push 自己,改进自己。

在这个学期借助这个方法,感觉自己对于问题思考越来越清晰,也越来越有条理,自己的思考深度也进一步得提升。

最近

经历了这次考试,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浮躁,根本无法静心学习。知识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糊弄过去的东西,学会了就是学会了,没用心学,就是学不进去东西,也许想要为自己找理由开脱,但是自己还不知道自己什么情况吗?

微积分考试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,当时的复习就十分浮躁,导致有一些小的知识点并没有复习全面,看不进去课本,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,感觉自己学会了,其实还有很多没有学会,这是一件更加可怕的事情。微积分笔记渐渐减少了记录,因为感觉自己再课堂上似乎已经学会了,做完作业就完事了,给自己找理由:“我事情好多,不能耽误在这一件事上。”这显然是错误的,基础还没有,就想着上层建筑,这不迟早要塌?

基石学科,什么是基石学科?就是在跌落时,低谷时,也能救你一把的学科,就是在上升时,构建时,也能够垫你一步脚的学科。如果现在不重视,而是光想着往上走,总有时候会踏空的,就像3D打印,如果没有下层的支撑,上层的打印料是会坍塌的。

向前

人总是要向前的,挺感谢这一次的打击,让我醒悟了过来,我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,但却十分浮躁,现在在写这篇随笔的时候,我自己的心真的渐渐静了下来,认识到了很多,也渐渐清楚了自己要干什么了。

1.笔记一定要做好,并且有疑问提出,而不是留存。
2.做好每日计划,知道自己后面要做什么,做好自己的日程,规划好,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。
3.限制自己看手机的时间,每天只冲一次电,克制自己。
4.规划好课外知识的学习,这些知识也很重要,也要做好笔记,可以记录在这个博客当中。

后记


这个博客本来是不在这个电脑上,专门从家里的电脑找到了这个博客的文件,重新链接,也希望我能链接新状态的自己。

本站访问次数: